余星研究员

出生年月:1981年9月

学位学历: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岩浆作用与大地构造

电       话: 0571-81963165

工作简历

2012.12-至今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副研究员,研究员

2021.12-至今          浙江大学 海洋学院兼职教授

2019.12-2020.02     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地球科学系访问学者
2018.03-2018.06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访问学者
2015.06-2016.07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访问学者
2009.07-2012.12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2008.09-2009.02     澳大利亚西澳大学(UWA)联合培养博士生
2004.09-2009.06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构造地质学 博士
2000.09-2004.06     浙江大学地质学、电子信息工程

科研成果及奖励

 主要从事印度洋洋中脊玄武岩成因及构造-岩浆演化、大火成岩省与地幔柱过程、地学大数据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具体包括:

       1)    洋中脊构造-岩浆过程。研究洋中脊岩浆作用过程和构造活动,大洋核杂岩及拆离断层的成因联系,MORB异常成因及洋脊地幔不均一性,热点-洋脊相互作用及残留陆壳对洋脊地幔的改造等。
       2)    大火成岩省的岩浆演化与地幔柱活动,研究火成岩时空分布规律、岩浆演化序列,岩浆源区识别,微量元素与同位素岩浆作用过程示踪等;利用全球热点地球化学数据,探讨地幔柱或热点的起源。
       3)    地学大数据应用。海底资源信息集成和数据库建设,海底多源数据集成、GIS可视化表达和远景资源评价模型研究。应用大数据快速了解研究区地质构造背景,辅助地质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重点基金、中德国际合作项目、大洋专项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参加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973项目及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国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合作课题。具体包括: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42172231, 卡尔斯伯格脊Dupal异常界线的厘定及成因研究,2022-2025,在研,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872242,卡尔斯伯格脊南段E-MORB:微陆块残留遗迹?2019-2022,在研,主持;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洋壳蚀变过程成矿元素迁移转化的地生耦合研究, 2022-2026, 在研,主持。
       4)上海交大深蓝计划面上项目, 基于机器学习的印度洋洋壳地球化学不均一特征识别及成因研究, 2021-2023, 在研,合作主持;
       5) 十三五大洋专项, DY135-S2-1-02,基岩蚀变特征及其找矿指示,2018-2020. 已结题,主持;
       6) 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西北印度洋中脊中段弯折带的构造-岩浆耦合关系,2020-2021,已结题,主持。
       7)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超慢速扩张洋脊-热点相互作用的He同位素示踪(LY17D020001), 2017-2019,已结题,主持
       8)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深海橄榄岩蛇纹石化过程中的元素迁移机制研究(LQ12D02001), 2012 -2013,已结题,主持
       9) 基本科研业务团队项目,现代海底超镁铁质岩热液硫化物矿床成矿作用研究(JT1001), 2010-2013,已结题,主持
       10)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际海底资源开发与公海保护区选划技术支持系统及应用示范(201005003),  2010-2014, 已结题,参加
 
社会任职及获奖励情况:
       2021年,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
       2017年,西北印度洋现代热液成矿现象的发现,中国地质学会2017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排名13)
       2016年,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5)
       2021年,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委员(第十四届)
       2021年,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
       2021年,浙江省石油学会副秘书长,石油勘探开发地质专委会副主任
       2019年,浙江省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代表性发表论文

 在《EPSL》、《Gondwana Research》、《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中国科学》、《岩石学报》、《地球科学》、《地球科学进展》等国内外刊物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18篇,SCI/EI检索13篇。主要论文如下:

1)    Yu, Xing, Dick, H.J.B. 2020. Plate-Driven Micro-Hotspot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Dragon Flag Melting Anomaly, Southwest Indian Ridge.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531: 116002. https://doi.org/10.1016/j.epsl.2019.116002 (SCI, IF: 5.255).   
2)    Yu Xing. 2020. The petrogenetic interrelationship of Wajilitag complex components in the early Permian Tarim large igneous province, NW China.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DOI: 10.1080/00206814.2019.1647466 (SCI, IF=3.657)
3)    余星, Henry Dick, 李小虎, 等. 2020. 西南印度洋中脊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地球物理学报. 63(10):3585-3603. (SCI)
4)    余星, 韩喜球, 唐立梅, 等. 2019b. 东南印度洋中脊地质构造特征及研究进展. 科学通报, 64: 1799-1816. (EI)
5)    余星, 韩喜球,邱中炎,王叶剑,唐立梅. 2019a. 西北印度洋脊的厘定及地质构造特征分析. 地球科学. 44(2):626-639. (EI)
6)    Yu Xing, Yang S F, Chen H L, Li Z L, Li Y Q. 2017. Petrogenetic model of the Permian Tarim Large Igneous Province.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60(10):1805-1816. (SCI, IF=2.258)
7)    Yu, X., Yang, S., Chen, H., Chen, Z., Li, Z., Batt, G. E. & Li, Y., 2011. Permian flood basalts from the Tarim Basin, Northwest China: SHRIMP zircon U–Pb dating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Gondwana Research, 20, 485-497. (SCI, IF=6.478)
8)   胡航,余星*,韩喜球. 2021. 俯冲循环组分对大洋地幔不均一性的定量约束. 地球科学. 待刊.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42.1874.P.20210528.1718.008.html (EI)
9)   Yu, X. 2018. Chapter 4. Geodynamics of the Tarim LIP. In: Yang, SF, Chen, HL, Li, ZL, Li, YQ, Yu, X. eds. The Early Permian Tarim Large Igneous Province in Northwest China: Tectonics, Petrology, Geochemistry, and Geophysics. Elsevier. 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