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人文·好奇

外大陆架划界,一道科学考题

  本报杭州12月24日讯

  记者 李月红 通讯员 孙湫词

  12月14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代表中国政府向联合国秘书处提交了东海部分海域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划界案。这是我国递交的首份大陆架划界提案,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牵头负责。

  今天,记者采访了外大陆架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海洋二所研究员李家彪,海洋二所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研究中心主任方银霞,以及海底中心研究员唐勇三位专家,为读者深度解读科学划定外大陆架界限的全过程。

  划界,既是遵守规则,

  也是“创造”

  记者:先请李首席介绍一下东海外大陆架划界案主要内容是什么?

  李家彪:此次提交的划界案认为,地貌与地质特征表明东海大陆架是中国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冲绳海槽是具有显著隔断特点的重要地理单元,是中国东海大陆架延伸的终止。

  记者:这一提案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呢?

  李家彪:划界案有充分的科学和法律依据。在科学方面,东海大陆架在地形、地貌、沉积特征和地质构造上都与我国大陆有着天然连续性。而冲绳海槽与东海陆架地质特征显著不同,因而,东海大陆架自然终结于冲绳海槽。在法律方面,东海大陆架与中国大陆性质相同,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的自然延伸原则。而东海陆架的宽度也超过从测算中国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200海里。

  记者:那么,界限是怎样划定的呢?

  方银霞:划界既是一个遵守规则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公约》规定,在根据《公约》划定的大陆边外缘以内任意选择距离不超过60海里的定点,并直线连接作为大陆架的外部界限。

  确定外部界限各定点的公式有两种:一种是陆坡脚外延60海里线上的点,另一种是1%沉积物厚度点,两种取其远者。我们这次选择的是前一种。

  记者:我注意到,《公约》里规定:“大陆架的外部界限,最远可扩展到350海里或2500米等深线外延100海里”,我们的测算结果是否在这个范围内呢?

  方银霞:是的。我们所获得的陆坡脚外延60海里线超过了200海里线,一直延伸至冲绳海槽轴部以东,但仍在《公约》规定的上述两种限制线之内。

  在本划界案中我们并未选择陆坡脚外延60海里线,而是基于我国的一贯立场,将冲绳海槽最大水深线作为东海大陆架的外部界限。

  为了定量描述,我们在冲绳海槽轴部确定了10个最大水深点,这10个定点及其直线连线就是本划界案确定的外部界限。

  记者:能透露一下这个界限的具体位置吗?

  唐勇:它贴近冲绳一带,距离我国领海基线约为290-320海里。它的南北长度约为207海里,即383公里。

  记者:本划界案何时会有结果?

  方银霞:各国向联合国提交的大陆架划界案最终要由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来进行审议。划界案提交后3个月公示期内,如果有其他沿海国提出该划界案涉及尚未解决的陆地领土争议或者其他海洋争端,委员会就可能将划界案暂时搁置。

  如果没有,那么将会建立一个由7位委员组成的小组委员会来具体审议。不过提案审议有一个“先来后到”原则,目前委员会才审议到第18份划界案,而我们的是第63份,还需要等待一个较长的时间。

  认识海洋,期待更多尖端设备

  记者:说起陆地划界,我们好像都能想象大概是怎么去做。但是,海洋划界就比较陌生,海上有风有浪,需要什么特别的技术或装备吗?

  唐勇:我们的主要设备有四种。一个是多波束测深系统,这是一种安装在船底的条带覆盖测深系统,一次可以向海底发射100多个光点,有N条同步波束构成一个扇面,主要用于海底地形的精确测量。一个是海洋多道地震系统和海底地震仪,像海底地震仪就好比是在海底建了一批地震台站,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规律,分析沉积物厚度和地壳结构特征。还有两个是海洋重力仪和海洋磁力仪,主要是用于探测地壳的重力场和磁场特征及其变化,并据此来研究地壳属性。

  记者:这些设备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吗?像“蛟龙号”这种潜水机器人会派上用场吗,如果是,能做什么?

  唐勇: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首次用上海底地震仪时,设备是从德国引进的,国内研究人员自主使用,这也逐步推动了我国对这一设备的自主研发。现在,我们使用的地震仪就是由中科院自主研制出来的。

  “蛟龙号”是非常顶尖的海底探测设备,有了它,我们的取样精度就会更高,而且能近距离地进行考察,其优势不言而喻。当然,它更适合一些目标明确的海底考察,如海底热液喷口,大范围的勘测成本还太昂贵。

  记者:能具体说说在这次工作中,我们对东海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李家彪:好的。我们获得了这样一些地质信息:新世纪以来的喜马拉雅运动开始了东海陆缘的强烈张裂,冲绳海槽逐步拉张形成,使得东海区域构造总体表现为“东西分带”的特征,自西向东依次为浙闽隆起区、东海陆架盆地、钓鱼岛隆褶带和冲绳海槽盆地。

  像冲绳海槽盆地,由于上地幔的抬升和地壳的拉张,具有急剧减薄的地壳厚度、磁异常条带、高热流值等与东海陆架显著不同的地质特征,其地壳性质已由减薄陆壳向过渡性地壳转变,在海槽南段轴部的中央裂谷带形成了新生洋壳。

  这些知识都是非常宝贵的科学资源,也是我们这次划界的科学依据。

  记者:您长期从事海洋划界研究和实践,能分享下海洋划界过程中印象深刻的故事吗?从事海洋划界更多是在海洋实地进行,还是在实验室里?

  李家彪:我们的工作状态,大部分时候是一遍遍地在海上巡航采集数据。巡航时间的长短,也是根据科考船的续航能力。有时候,我们在自己的管辖海域科考,会遇到邻国海监船,他们会用英语喊话劝我们离开,一开始我们也用英语回应。后来一想,在我们自己的管辖海域,应该用中文回应。再次出海,就发现他们的船只配了一名会中文的工作人员,与我们对话。

  根据《公约》规定,在我们的管辖海域,我们有权利申明自己的主张,提不提是我们的事情,接不接受是人家的事情。

  记者:全球的外大陆架总共有多少面积?在这个领域,海洋二所还有在做其他项目吗?

  李家彪:据估算,全球外大陆架达237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2.3个欧洲大小。由于我们在外大陆架方面拥有先进的探测技术和数据处理能力,我们也支援其他国家,今年,我们就帮助尼日利亚完成了其西部大陆边缘的综合海洋调查研究。科学家的任务,就是在这些外大陆架探索更多的海洋秘密。


浙江日报 人文·好奇 00016 外大陆架划界,一道科学考题 2012-12-25 2850365 2 2012年12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