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10日 星期五
抹香鲸很“花”?太平洋褶柔鱼会飞?6月8日是第十四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五个“全国海洋宣传日”。科学家带你揭秘有趣的海洋生物——
无奇不有 深海里的大千世界
□ 科普时报实习记者 吴 琼
上图为太平洋褶柔鱼 刘攀 摄
下图为抹香鲸(视觉中国供图)

    6月7日,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举办了2022海洋日系列直播活动。前不久参与了浙江象山搁浅抹香鲸救援的该所研究员翟红昌告诉我们,抹香鲸是海洋中的大型群居社会性动物;该所博士后季悱介绍了几乎一生都“在路上”的“飞鱼”太平洋褶柔鱼。

    抹香鲸:社会性群居的“大块头”

    抹香鲸,顾名思义,它能散发出神秘而迷人的气息,就像是抹了香水。它们生活在大洋深处,是一种大型齿鲸,是当今海洋中最大的猎食性动物之一。

    抹香鲸可真是名不虚传的“重量级”海洋生物,雄性抹香鲸,“身高”接近20米,体重超过70吨;雌性的“身高”一般小于14米,体重约20吨;哪怕新生幼崽的“身高”也有3.5米-4.5米,体重约1吨,每一头生下来就是“千金”。

    “大块头”抹香鲸的颜色并不扎眼,通体暗灰色或棕灰色。同样,它的颜值也不扎眼——从体型上来看,其最明显的特征是有一颗巨大的方形头颅,大到与身材比例是“三头身”,头部顶端有一个偏向左侧的鼻孔。相对于巨大的体型和头颅,抹香鲸的下颌比较狭小,这种进化主要是为了方便吃鱿鱼、乌贼,其主要运动器官是最后部的强壮尾巴。

    别看抹香鲸是个“大块头”,它们却是群居社会性动物,有着非常复杂的社会行为。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它们的生活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刚刚出生的幼鲸,跟随妈妈和“阿姨”们过家庭式生活,这是抹香鲸生活史中的“幼儿园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雄性抹香鲸逐渐离开“幼儿园”,而共同组成一个“单身汉集群”,它们共同捕猎和生活,并且在集体中相互学习和培养生存技巧,这可以说是雄性抹香鲸的“熊孩子阶段”。最后,随着“熊孩子”们长到20岁左右时,成熟了的雄性个体便结束“群居”,开始独自流浪。当然,流浪之余,雄性个体会定期洄游交配,然后离开,完全不负责养儿育女……下一次洄游就会找新的“女朋友”,在爱情方面比较“花心”,完全不顾忌“声誉”。

    目前,大约有36万头抹香鲸生活在世界各地,其中,幼鲸和雌性主要生活在中低纬度海区,而成年雄性个体多流浪在食物资源丰富的高纬度地区,只有在繁殖季节它们才会再次回到中低纬度区域。这也是象山单头的成年雄性抹香鲸搁浅,而没有其他个体伴随的原因。

    太平洋褶柔鱼:“飞翔”的旅行者

    说到迁徙,大家会想到非洲草原的动物大迁徙,借助迁徙完成生命循环。其实,超过半数的水生游泳生物,都会经历或长或短的“迁徙”,在海洋中的这种迁徙被称为“洄游”。太平洋褶柔鱼,就是一种非常善于超长距离洄游的生物,几乎一生都是“在路上”。

    大概是长途洄游比较无聊吧,更重要的是为了躲避水下的天敌,“驴友”太平洋褶柔鱼并不是一直在海中游泳,而是解锁新技能,时不时跃出水面“飞翔”。当它们用喷水产生的助推力跃离水面,借助肉鳍和腕足的滑翔,最远可以“飞”30米。

    既要游泳,又要飞翔,忙得不亦乐乎,究竟要去哪里?太平洋褶柔鱼出生在我国台湾以北的东海陆架海域,洄游到达北海道附近的亚极地海域,再逆流返回热带的出生地。目前探明的路径是两条,一条约要跨越1万到1.5万公里,另一条也超5000公里。身长只有一二十厘米,最大不超过30厘米,体重只有300克左右,寿命不到一年的太平洋褶柔鱼,居然可以完成这么遥远的旅程!

    太平洋褶柔鱼为什么这么拼?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们需要去不同的海域,解决不同的需求。它们要去特定的索饵场捕食、特定的产卵场求偶和繁殖,在育幼场躲避天敌、在越冬场躲避低温,这些区域有时候相距甚远,这就需要通过洄游联通这些区域。

    正是因为区域划分如此明确,太平洋褶柔鱼在每个区域的活动内容和态度也像强迫症一样泾渭分明。在去索饵场的路上,太平洋褶柔鱼通常排队前进,表现得彬彬有礼。但是一旦到达索饵场,就像是饿了3天的人跑进自助餐厅,会非常疯狂地捕食,甚至经常同类相食。一个多月之后,离开索饵场时,它们都不再像来时瘦小的样子,而是个个“膘肥体壮”。当然,前提是能活着离开。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