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小冬博士在整个航次中,基本上全程跟踪每个OBS的收放操作,在返航前我们尝试第二次回收17号点的OBS时,他努力坚持,不放弃一丝希望,最终成功,使得OBS回收率达96%以上。
做了多年地震剖面解释的沈中延博士,在本航次中也负责多道地震采集,看到我们自己成功采集的地震剖面,高兴不已。
1988年出生的王春阳博士和梁裕扬博士一起,每次收放地震电缆都站在最前沿,在这个需要年轻又不能太年轻的位置上,他们是公认的不二人选。
负责多道地震采集的董崇志博士和梁裕扬博士,只有在多道地震作业任务完成后,才露出一脸轻松,作“门神”状在地震电缆前合影留念。
4月16日,梁裕扬博士拍摄的越南船,后来在电脑上放大一看,上面居然还有武器,船上还有8个人你能看出来吗?
返航时刻总是轻松的,学术报告、乒乓球比赛等活动都开始举行,大家都积极参与其中,使得归程也不那么遥远。
全体参航人员
夜已深,舷窗外的海面平静如缎,船只滑水而过,发出轻柔的海浪声,如此熟悉。抬头看表,已是凌晨三点钟,我却依旧毫无睡意,出海时间长了,大多会有晚睡的习惯,但今夜有所不同,因为我们已经结束航次海上工作开始返航了。
一个月前,我们从三亚出发,开始航次的海上调查任务;两个月前,春节假期还没结束,我们在筹划上船安装地震集装箱;三个月前,“向10”调查船刚结束上个航次任务返回,我们上船调查地震设备安装所需的后甲板改造方案;四个月前,我们拿到多道地震设备集装箱的钥匙,正式开始备航工作。还能再往前追溯吗?我翻看记录,前面已经没有了工作周报,只有两份航次实施方案的讨论稿,航次应该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吧。
看起来如此长的备航时间,和以前只需五至七天备航的地球物理航次相比,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但我们只能稳中求进,因为我们知道这个航次和之前的地球物理航次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
去年向阳红10号船入列后共执行了6个航次,我就参与了包括首航在内的3个;自2011年参加本专项首航至今,我也参加过7个大的调查航次。总体上,之前这些航次都相对简单,所需的调查设备、人员都少很多。这个航次被称为综合地球物理调查航次,集中了大部分地球物理调查方法,包括多道地震采集、海底地震探测、海底地形测量以及海底热流测量。
本航次地震调查在我所、在“向10”船上都是首次作业,地震设备主要包括多道地震和海底地震,这两种调查方法同船、同测线作业,是科研单位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中的首次。这两种地震调查方法可以共用震源系统,只是增加了海上作业时的工作强度,但节省了调查船时,延伸了对地壳结构的探测范围。这种作业方式应该成为今后综合地球物理调查的标准模式。
海底地震主要包括震源系统和OBS的投放、回收两部分,其震源为四支2000CI的Bolt枪组成枪阵,总容量为8000CI。多道地震系统是在2010年引进的,地震拖缆共108道,道间距12.5m,震源为四支G枪组成的枪阵,总容量为1340CI。两套震源系统共用一台空压机,用另一台空压机作为备份。但多道地震设备一直都没有进行海试验收和执行航次任务,我们航次执行前首要任务就是多道地震海试。
为保证海试成功和航次顺利,我们多方筹划,从北京、天津、厦门、广州、安徽等多个地方调用设备和人员。众多的地震集装箱使得以往航次里可以在其中跑步、拔河的后甲板不再空荡,仅是对这些设备固定、连接以及水、电、油、气四通就花费不少时间,还必须逐一在码头开机、试验,期间还连续阴雨天气影响进度。最终,我们在2015年3月17日完成备航,虽然海试期间也出现过不少技术故障,但我们还是按计划在3月21日完成多道地震试验,成功采集到第一条多道地震剖面。
正所谓:
三月春暖忽而寒,海风吹皱长峙边,夜以继日精筹划,倾力协作保安全;
风雨相约全无惧,费心任凭争一天,蓝色深处平起浪,响传四方开新篇。
一个月前,我们从三亚出发,开始航次的海上调查任务;两个月前,春节假期还没结束,我们在筹划上船安装地震集装箱;三个月前,“向10”调查船刚结束上个航次任务返回,我们上船调查地震设备安装所需的后甲板改造方案;四个月前,我们拿到多道地震设备集装箱的钥匙,正式开始备航工作。还能再往前追溯吗?我翻看记录,前面已经没有了工作周报,只有两份航次实施方案的讨论稿,航次应该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吧。
看起来如此长的备航时间,和以前只需五至七天备航的地球物理航次相比,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但我们只能稳中求进,因为我们知道这个航次和之前的地球物理航次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
去年向阳红10号船入列后共执行了6个航次,我就参与了包括首航在内的3个;自2011年参加本专项首航至今,我也参加过7个大的调查航次。总体上,之前这些航次都相对简单,所需的调查设备、人员都少很多。这个航次被称为综合地球物理调查航次,集中了大部分地球物理调查方法,包括多道地震采集、海底地震探测、海底地形测量以及海底热流测量。
本航次地震调查在我所、在“向10”船上都是首次作业,地震设备主要包括多道地震和海底地震,这两种调查方法同船、同测线作业,是科研单位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中的首次。这两种地震调查方法可以共用震源系统,只是增加了海上作业时的工作强度,但节省了调查船时,延伸了对地壳结构的探测范围。这种作业方式应该成为今后综合地球物理调查的标准模式。
海底地震主要包括震源系统和OBS的投放、回收两部分,其震源为四支2000CI的Bolt枪组成枪阵,总容量为8000CI。多道地震系统是在2010年引进的,地震拖缆共108道,道间距12.5m,震源为四支G枪组成的枪阵,总容量为1340CI。两套震源系统共用一台空压机,用另一台空压机作为备份。但多道地震设备一直都没有进行海试验收和执行航次任务,我们航次执行前首要任务就是多道地震海试。
为保证海试成功和航次顺利,我们多方筹划,从北京、天津、厦门、广州、安徽等多个地方调用设备和人员。众多的地震集装箱使得以往航次里可以在其中跑步、拔河的后甲板不再空荡,仅是对这些设备固定、连接以及水、电、油、气四通就花费不少时间,还必须逐一在码头开机、试验,期间还连续阴雨天气影响进度。最终,我们在2015年3月17日完成备航,虽然海试期间也出现过不少技术故障,但我们还是按计划在3月21日完成多道地震试验,成功采集到第一条多道地震剖面。
正所谓:
三月春暖忽而寒,海风吹皱长峙边,夜以继日精筹划,倾力协作保安全;
风雨相约全无惧,费心任凭争一天,蓝色深处平起浪,响传四方开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