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大洋一号”船圆满完成自然资源部批准执行的中国大洋48航次科学考察任务返回青岛母港。当日,由来自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海洋二所、北海分局、中国海洋大学等机构的领导参加靠港验收,我所纪委书记王小波前往迎接我所队员。该航次由来自国内25家科研和新闻单位的64名科考队员和31名船员组成,我所海底科学实验室、生态实验室和SOED国重室共15名科研人员参加了本航次。
大洋48航次历时100天,分两个航段执行,是一个集资源、环境调查和重大装备试验性应用的综合调查航次,走航期间还涉及微塑料取样、放射性核素取样,以及鸟类、哺乳类动物观测。本航次在西北太平洋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开展了大尺度环境断面调查和精细化海山调查,成功开展我国自主研发设备“海龙III”ROV系统的试验性应用和“海龙11000”系统的试验。实现了我国深海环境调查从环境监测性调查向区域环境保护性调查的重大转变。大深度“海龙”系列ROV作为主力装备在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中发挥作用,为进一步推进“蛟龙探海”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本航次还获取了宝贵的生物和地质样品,首次在海山区采集到了铠甲虾样品和200余只底栖生物样品以及丰富的物理海洋和海洋化学数据,丰富了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的环境基线数据,为我国倡导的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区域环境管理计划提供重要支撑。
大洋48航次历时100天,分两个航段执行,是一个集资源、环境调查和重大装备试验性应用的综合调查航次,走航期间还涉及微塑料取样、放射性核素取样,以及鸟类、哺乳类动物观测。本航次在西北太平洋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开展了大尺度环境断面调查和精细化海山调查,成功开展我国自主研发设备“海龙III”ROV系统的试验性应用和“海龙11000”系统的试验。实现了我国深海环境调查从环境监测性调查向区域环境保护性调查的重大转变。大深度“海龙”系列ROV作为主力装备在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中发挥作用,为进一步推进“蛟龙探海”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本航次还获取了宝贵的生物和地质样品,首次在海山区采集到了铠甲虾样品和200余只底栖生物样品以及丰富的物理海洋和海洋化学数据,丰富了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的环境基线数据,为我国倡导的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区域环境管理计划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