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主办的第60届国际河口海岸科学会议在杭州召开

作者:于皓
访问次数:1496

大会现场

方银霞所长致开幕词

陈大可院士做主旨报告

         9月2-5日,我所主办的第60届国际河口海岸科学会议(The 60th meeting of the Estuarine & Coastal Sciences Association,简称ECSA)在杭州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杭州,围绕“发展科学支撑的方案和对策,提高近海防灾的方法和能力”的主题,在物理海洋、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领域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
       本次会议由我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OED国重室)和爱思唯尔(Elsevier)共同主办,我所副所长、SOED国重室主任陈建芳研究员和喀拉拉邦大学Salom  Vincent教授担任共同主席。开幕式上,方银霞所长致欢迎词,表示海洋二所一直致力于发展海洋领域的研究,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促进各方保持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海洋研究领域的发展。
       为期四天的大会共设5个特邀主旨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所陈大可研究员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智能海洋监测与预报系统的构想及建设进展。加拿大海洋科学研究所 Sophia Johannessen 博士介绍了为何蓝碳无法真正抵消化石燃料的排放。英国斯旺西大学Richard Unsworth副教授交流了他在全球海草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相互关系方面的最新研究。沙特红海管理局Jorge Barbosa提出把“源头到海洋”愿景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催化剂的提议。我所陈一宁研究员分析了自然与人为因素对高沉积海岸湿地的影响。
       大会共设置17个专题,包括184个口头报告、129个展板报告,报告议题包括:河口和海岸的潮汐、波浪和风暴潮;极端事件对海岸系统的影响;河口、盐沼、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的连通性;陆地碳和营养物质输入及其在河口的转化;蓝碳的固存与储存;污染物的来源追踪与食物链积累;河口海岸观测监测技术与应用;海岸带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等。我所王云涛、时连强、杜萍、张文霞、王斌等13名科研人员在大会上做口头报告,另有21个墙报参与现场展示与交流。
       大会期间,SOED国重室还承办了女性科学家研讨会项目边会,旨在为女性科研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展开国际对话交流、技能学习和拓展职业网络的平台。南京大学王颖院士做主旨报告,分享了她职业生涯在海洋科学领域开展的主要工作。来自中国、印度、英国、荷兰等国的女科学家就如何扩展职业网络、平衡工作和生活开展了讨论。
       国际河口海岸科学会议是国际河口海岸学会发起的系列学术会议,每年至少举办一届,自1971年起,已在全球成功举办六十届,国际影响日益扩大。本次会议探讨了海岸带的韧性提升和管理能力的关键问题及对策,促进了海洋领域的科学合作,加深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知识交流,提升了制定切实可行解决方案的能力。大会也为科研人员、相关领域业者、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一个独特的平台,以共同应对全球近海地区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