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简称工作站)于2003年11月由人事部批准成立,2004年开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站依托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工程海洋学重点实验室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常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后研究课题可结合个人兴趣和研究项目确定。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工作站已经形成了一支具有丰富研究工作经验和指导研究生经历的优秀合作导师队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浙江省特级专家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7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人,以及其他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工程获得者三十余人。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众多的科研项目、大量海洋科学研究和开发成果,为有志于进一步深化海洋科学研究的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搭建了充分发挥和施展才华的平台。
自工作站成立以来,50%以上的在站博士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浙江省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等项目资助,3位博士后获得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历年出站博士后留所工作比例达到近50%。工作站在2015年及202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全国博管办开展的综合评估中获得优秀,并被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浙江省2020年度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培养和造就一流海洋科学家和拔尖人才是工作站的目标。本站将充分利用人才、技术、设备优势,发挥工作站在吸引、培养和使用年轻高层次人才在海洋科学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更多的一流海洋创新科技人才。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招收需求(2023-2024年)
研究项目 |
联系方式 |
南海大陆边缘动力学 |
海底科学实验室 |
非洲大陆边缘构造演化研究* |
|
西南印度洋硫化物项目:地球物理、硫化物成矿、资源评价* |
|
海底岩石地球化学大数据分析及应用* |
|
海底资源成矿与评价 |
|
海底热液成矿元素迁移转化的地生耦合机制 |
|
海底地形地貌探测与应用 |
|
海洋智能观测观测技术 |
|
水声信号识别 |
|
海洋地球物理数据三维反演与海底地质构造解释 |
|
海洋生态动力环境模拟与预测 |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实验室 |
BGC-Argo观测与生态动力学应用 |
|
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界面过程精细化协同观测与数据融合* |
|
热带海气相互作用* |
|
海洋微波遥感机理、技术和应用研究 |
|
人工智能海洋遥感技术与应用 |
|
台风和风暴潮的遥感与数模 |
|
复杂环境下水色遥感技术研究 |
|
海洋蓝碳综合遥感探测技术研究 |
|
陆海统筹近海碳循环遥感研究 |
|
气候变化背景下近海中小尺度动力过程研究 |
|
近岸物理-生地化耦合精细化模拟 |
|
海洋中小尺度动力过程或物理-生物地球化学耦合 |
|
大洋生物营养生态学,基于稳定同位素等生物标记物方法的大洋生物食物网和营养结构研究 |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实验室 |
深海底栖生物生态学,深海典型生态系统底栖生物的多样性格局及其生物地理学 |
|
深海生物比较基因组学 |
|
大洋鱼类浮游生物生态学 |
|
微塑料生物降解机制 |
|
大洋中层浮游动物与小型游泳动物生态学 |
|
东北亚边缘海入侵有害藻华种中韩联合监测平台建设基础调查研究* |
|
海洋浮游植物生态学与固氮生物多样性研究 |
|
海洋生态评价与规划研究 |
|
海洋新型污染物检测技术及生态风险评估研究 |
|
深海采矿环境影响评估 |
|
深海采矿对底层环境和底栖生物的影响研究 |
|
海岸带碳循环过程与机制 |
|
海洋生态原位观测与取样技术 |
|
近海有机碳通量与蓝碳潜力研究 |
|
海洋保护地与海洋空间规划 |
|
原生动物与微食物网 |
|
海洋/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理论与生态学技术 |
|
南北极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有机地球化学 |
|
近海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
|
海岸带动力学与海岸防护* |
海岛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 fanyt@sio.org.cn |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固碳过程与机理研究* |
|
海岸动力-泥沙-地貌-生态耦合演变过程与机理研究* |
注:标注“*”的研究项目同时有招收外籍博士后的需求
科技产业协同项目 联系方式 海洋生物活性蛋白、多肽的提取、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 博士后办公室 倪老师 0571-81963357 niw@sio.org.cn 海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海洋灾害研究 海湾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河口海岸演变及机制、海岸带综合治理、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修复 海水养殖种质资源保存、重要海水养殖苗种繁育、优良品种培育、水生生物病害防控、近海生物资源养护与修复、海洋牧场构建与可控生态系统营造技术研究与开发 海洋动植物和微生物天然活性物质与功能物质的利用技术研究 红树林造林与合理利用关键技术、珊瑚礁保育关键技术、海草床修复技术的前期构建研究 海洋动力学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海岸海洋环境动力与灾害、海洋环境灾害变化预测预报技术 海洋生态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研究 珍稀水生生物保护生态学与生境安全研究 海水生态养殖智能化管控技术与装备研究 智慧海洋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 海洋环境安全智能化平台技术 拟微绿球藻EPA合成途径对低温的响应机理及诱导工艺的开发 微藻来源药物原料EPA的纯化工艺和影响因素研究 敌害生物在室外微藻培养过程中的污染及传播规律及防治工艺的开发 微藻活性肽的制备及其活性特征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