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组织任职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国际组织中文名 | 国际组织英文名 | 国际组织中 担任的职务 | 任职组织概况 |
1 | 李家彪 | 研究员 | 国际洋中脊科学组织 | InterRidge | 联合执行主席 | 国际大洋中脊计划与国际大陆边缘计划和国际大洋钻探计划一起被誉为国际地学三大重要科学计划。国际大洋中脊计划的执行机构-国际大洋中脊协会是由多个成员国于1992年成立的国际合作科学机构,其宗旨是协调世界各国对大洋中脊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包括制定科学计划、成立专题工作组、组织国际会议、协调共享航次、开展奖学金与人员培训等。 |
2 | 李家彪 | 研究员 | 国际大洋钻探科学组织 | Internatioal Ocean Discovery Program(IODP) | 科学评估小组(SEP) 专家 | 该组织是地球科学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其以地球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通过大洋钻探,揭示地震机理,查明地球深部生物圈和天然气水合物、理解极端气候和快速气候变化的过程,为国际学术界构筑起新世纪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平台,同时为深海新资源勘探开发、环境预测和防震减灾等实际目标服务。 |
3 | 李家彪 | 研究员 | 国际大陆边缘科学组织 | InterMargins | 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 该组织始于1999年,希望通过对大陆边缘张裂、沉积过程、地震带过程、俯冲带过程、流体过程及地球化学和微生物等方面的研究,协调和推动国际间、多学科的大陆边缘研究,交流有关进展。 |
4 | 李家彪 | 研究员 | 国际标准化组织 | ISO/TC8/SC13 marine technology | 海洋技术分委会主席 | |
5 | 苏纪兰 | 研究员 | 国际海洋科学委员会能力建设工作组 |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Oceanic Research, panel of capacity building | 委员 | 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是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下属的常设科学委员会,是引领和促进海洋科学发展的非政府、非营利性国际科学组织,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的科学咨询机构。其职能是促进和组织海洋各分支学科的国际科学研究活动,制定国际海洋研究规划,促进海洋资料的交换,建立各种资料标准。 |
6 | 潘德炉 | 研究员 | 国际海洋水色专家组 | International Ocean Colour Coordinating Group (IOCCG) | 专家 | 该组织成立于1996年,目标是在全世界范围的卫星海洋水色遥感领域形成共识,利用专业的科学工作组来探讨水色技术及其应用的各个方面。 |
7 | 唐 勇 | 研究员 |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 | Commission on the limits of Continental Shelf (CLCS) | 委员 |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负责审议沿海国外大陆架划界案。 |
8 | 韩喜球 | 研究员 | 海洋科学委员会第135工作组 |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Oceanic Research WG 135 | 委员 | 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是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下属的常设科学委员会,是引领和促进海洋科学发展的非政府、非营利性国际科学组织,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的科学咨询机构。其职能是促进和组织海洋各分支学科的国际科学研究活动,制定国际海洋研究规划,促进海洋资料的交换,建立各种资料标准。 |
9 | 陈大可 | 研究员 | 太平洋-亚洲边缘海组织 | Pacific-Asian Marginal Seas (PAMS) | 主席 | 该组织是成立于1981年,是最早的区域性国际海洋学研究论坛。原名为日本海-东海研究(JECCS),以物理海洋学研究为主,现已拓展到所有太平洋边缘海的多学科研究。该组织每两年召开一次大型国际会议,研讨相关海洋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
10 | 陈大可 | 研究员 | 热带太平洋观测系统指导委员会 | Steering Committee of Tropical Pacific Observation System (TPOS) | 委员 | 该委员会成立于2014年,主要负责指导和推动热带太平洋海洋和大气观测系统的建立,特别是对原有的TAO/TRITON浮标观测阵列进行重新设计,结合新的观测平台,统一筹划基于国际合作的大型观测系统。 |
11 | 毛志华 | 研究员 | 国际海洋水色遥感协调组织 | International Ocean Colour Coordinating Group(IOCCG) | 专家 | 该组织是协调和讨论各国海洋水色遥感卫星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计划。 |
12 | 周 磊 | 研究员 | 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物理海洋与气候科学委员会 | North Pacific Marine Science Organization | 委员 | 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是1992年建立的政府间科学组织,主要负责协调北太平洋和周边海域的海洋研究。 |
13 | 许建平 | 研究员 | 国际Argo 指导工作组 | Argo Steering Team | 成员 | Argo指导组主要为全球剖面浮标观测网以及国家和地区Argo计划的发展和实施提供科学指导和督察。 |
14 | 陶春辉 | 研究员 | 国际洋中脊科学组织 | InterRidge | 成员 | 国际大洋中脊计划与国际大陆边缘计划和国际大洋钻探计划一起被誉为国际地学三大重要科学计划。国际大洋中脊计划的执行机构-国际大洋中脊协会是由多个成员国于1992年成立的国际合作科学机构,其宗旨是协调世界各国对大洋中脊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包括制定科学计划、成立专题工作组、组织国际会议、协调共享航次、开展奖学金与人员培训等。 |
15 | 许东峰 | 研究员 | 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东亚边缘海环流研究顾问组 | Advisory Panel for a AREAMS/PICES Program in East Asian Marginal Seas | 成员 | 该组织的职能主要是协调组织东亚边缘海的水文、生态的联合调查研究以及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研究,协调多边数据交换、科学交流并评估联合调查的结果。 |
16 | 陆斗定 | 研究员 | 东亚有害藻华国际学术研讨会科学指导委员会 | Science Steering Committee of EASTHAB | 成员 | 该组织主要关注东亚区域的有害藻华情况,就藻华的爆发情况和演变趋势进行报告和研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