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莫桑比克首届海洋科学论坛”纪实
作者:
时间:2016年06月29日
访问次数:1736

       我所负责实施的“中国—莫桑比克大陆边缘海洋地球科学联合调查航次”自2016年6月1日“向阳红10”科考船从毛里求斯的路易港启航,至6月23日停靠莫桑比克的纳卡拉锚地胜利结束。在此期间,由联合航次中方首席科学家唐勇研究员和莫方首席科学家ES Mahanjane 教授共同主持了“中国—莫桑比克首届海洋科学论坛”。
       根据海上作业时间节点和地域海况变化及本次学术研讨活动学科面广、容量大的特点,有序安排了9次讲座,每次活动的时间为晚餐前的2个小时左右,从而使活动既开展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又不耽误作业、值班和休息。主讲人准备认真,讲解深入浅出,语言流利,图片精美;双方科考队员对研讨活动兴致很高、积极参加、涌跃发言和提问。圆满地达到了增进双方科考队员之间的友谊和互相了解;发现共同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为后续深入而长久合作奠定良好基础的预定目标。
       本次论坛主要围绕莫桑比克海脊与海盆的形成演化、划界问题以及两国间的科学合作,从调查区的调查历史、板块运动和重建、地质构造和岩性、地壳深部结构、物理海洋、海洋生态和渔业、地球物理专业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来自莫桑比克国家石油研究所(INP)的 ES Mahanjane 教授是该国在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委员,也曾多次来我所访问。他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莫桑比克边缘海已完成的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特别是油气公司多道地震测线的分布情况和研究成果。他特别指出开展横跨陆坡至海盆的广角地震探查对莫方意义重大,因为沉积层中间的熔岩流层的存在不利于莫方外大陆架划界的申请。
       我所阮爱国研究员针对莫桑比克陆架边缘的基岩中夹杂熔岩流使得多道地震反射探查不能深入到下部地壳和Moho面的问题,讲解了海底地震(OBS)广角探查的地震学基本原理、OBS设备特点、海上作业技术、数据处理方法和速度模型反演建模等技术和方法,特别列举了海洋二所OBS地震调查在西南印度洋中脊、中国南海、台湾海峡等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引起了莫方科学家极大的兴趣。
       Eduardo Mondlane 大学的Achimo 教授是莫桑比克老资格的著名地质学家,他向大家概要介绍了莫桑比克与地学和海洋学有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情况、主要科学家的专业及学历、大学及研究生培养情况。随后重点介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76条及划界理论和“莫桑比克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计划”。他指出,莫桑比克虽已向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了 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遇到的两个重大技术问题是沉积基底的难以确定和关键坡脚点的多波束资料空白,限制了莫桑比克划界案的审查。 
       两国部分年轻的科学家也做了多场学术报告。我所与浙江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陈森同学,根据收集到的关于莫桑比克海脊、断层演化历史和机制等方面的各类数据和资料,对莫桑比克海脊的属性展开了详细的论述,并多次同ESMahanjane进行了探讨。助理研究员牛雄伟博士为大家带来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西南印度洋中脊的2-D地壳结构、日本Hokkaido俯冲带的3-D各向异性层析成像和南极普里兹湾大陆边缘天然地震 S波分裂各向异性反演和应力场分析,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赞赏。来自莫桑比克国家渔业研究所的Bernardino 博士是该所仅有的2名博士之一,他指出根据连续5年的气温分析(现场和卫星)表明,莫桑比克海峡洋流有两个明显的周期,一个是从八月到三月的高度变化的瞬时的“冷水”事件,一个是四月到七月的很小的温度变化期。Emidio是莫桑比克国家渔业研究所渔业环境研究室主任,他向大家介绍了正在开展的一个渔业生态环境与洋流的课题,特别是一个海底小型实验室,引起大家极大的兴趣和讨论。
       最后,联合航次中方首席科学家唐勇研究员作了全面的总结报告。他首先对本航次的双边合作意义进行了讲解,总结了本航次调查工作完成的科目、工作量和已取得的初步成果,并对后续研究工作提出了要求,展望了预期成果,并概括性地介绍了我所历年以来的深海调查计划及获得的成果,回顾了海洋二所开展国际合作的各种计划和实施成果,特别是针对莫桑比克部分人员希望到中国深造的需求讲解了中非海洋合作计划及海洋政府奖学金的实施,鼓励对方积极申请,得到了莫桑比克科学家的热烈响应。最后,他对中国与莫桑比克的海洋科学合作进行了展望,特别是对中非大陆架调查及东非大陆边缘资源环境效应研究、中莫联合海洋研究中心建设、人才培养等后期合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莫桑比克Mahanjane联合首席科学家对此给予了积极响应,从扩展研究的潜在区域、后续调查、学生和科学家交流及其它合作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中长期合作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