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再添三项海洋工程科技奖
作者:宋蕊
时间:2023年12月06日
访问次数:1230

郑罡(右三)领取奖项

       近日,2022年和2023年海洋工程科技奖相继颁奖,我所为第一完成单位的“Argo区域实时海洋观测网建设与推广应用”成果获得2022年度海洋工程科技奖一等奖;“西南印度洋中脊硫化物资源近底勘探评价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获得2023年度海洋工程科技奖一等奖,“基于自主高分卫星的海面风浪信息提取新技术”成果获二等奖。

       海洋工程科技奖于2011年设立,旨在鼓励海洋科技创新,表彰在海洋工程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应用等各个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单位。2022年共评出46项获奖项目,2023年共评出44项获奖项目。

      “Argo区域实时海洋观测网建设与推广应用”成果针对我国Argo计划实施早期十年(2002-2012年)存在的Argo浮标贡献不足、自主可控能力弱和缺少有影响力的Argo数据产品等问题,开展了我国首套Argo浮标数据处理系统研发和北斗剖面浮标数据服务中心建设,研制了BOA_Argo等有国际影响力的Argo数据产品,通过海上长期比测和技术反馈等推动了国产HM2000型浮标获得国际认证,实现了国产海洋装备在大型国际合作计划中“零”的突破,促进了国产浮标在后续多个专项中的大批量应用。项目成果显著缩短了我国在实时海洋观测领域与先进、发达国家的差距,并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国产剖面浮标业务应用、Argo网格数据产品研发等方面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西南印度洋中脊硫化物资源近底勘探评价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针对我国首次开展国际海底硫化物合同区资源评价,时间紧迫、缺乏可供借鉴的相关案例的现状,突破了在成矿预测方法、探测技术及勘探区圈定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建立了硫化物综合成矿预测方法,实现了热液区尺度成矿预测;首次构建了硫化物矿体近底精准勘探方法技术体系,实现了矿体分布精准勘探;国际上率先提出硫化物合同区的勘探保留区圈定方法,优选出勘探区域,获国际海底管理局批准,为我国奠定了未来取得优先开发权的基础。项目在洋中脊硫化物综合成矿预测方法、矿体精准勘探技术、硫化物勘探保留区圈定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成果形成国际首个洋中脊硫化物调查国家标准—《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规范》,使我国在国际海底硫化物勘探方面处于引领地位。

      “基于自主高分卫星的海面风浪信息提取新技术”成果面向高分三号、高分四号等系列国产卫星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光学等遥感数据海洋信息提取的关键技术需求,从传统技术改进和原创技术研发两方面着手,开展了多年研究,在基于海面电磁特征和影像计算机视觉特征的基础上,融合了人工智能等前沿手段,研发了海洋环境基本要素及台风遥感信息提取的系列新技术,显著提升了信息提取的精度及鲁棒性。


Argo区域实时海洋观测网建设与推广应用

许建平、刘增宏、梅山、吴森森、卢少磊、王德亮、吴晓芬、陈幸荣、李宏、李睿、张春玲、孙朝辉、尹朝晖、张素伟、戚劲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浙江大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O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

西南印度洋中脊硫化物资源近底勘探评价关键技术及应用

陶春辉、罗祎、廖时理、邓显明、宋成兵、周建平、宋其新、王渊、葛彤、王汉闯、杨振、臧龙、吴涛、张国堙、吴超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湖南五维地质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自主高分卫星的海面风浪信息提取新技术

郑罡、王贺、任林、陈鹏、张斌、车助镁、周立章、常俊芳、杨劲松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自然资源部东海预报减灾中心、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