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冰洋硅质浮游生物通量研究
作者:sio
时间:2023年01月11日
访问次数:2327

  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MED)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团队在海洋学期刊《Deep Sea Research Part I》在线发表了题为“Siliceous micro- and nanoplankton fluxes over the Northwind Ridge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the western Arctic Ocea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2008年中国第3次北极科学考察在西北冰洋布放的沉积物捕获器采集的沉降颗粒物,研究了该区域硅质浮游生物(硅鞭藻、硅质甲藻和金藻孢囊)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探讨了各种硅质浮游生物的环境指示意义,为开展西北冰洋现代和古环境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图1. 主要硅质浮游生物:a-c 硅鞭藻;d-f 硅质甲藻;g-i 金藻孢囊

  目前北冰洋的硅质浮游生物研究主要集中在硅藻,对其他硅质浮游生物如硅鞭藻、硅质甲藻和金藻孢囊的研究则比较少见。本研究结合海洋表层洋流和海冰分布情况,分析了这些硅质浮游生物的环境属性。硅鞭藻中,Stephanocha speculum占主要成分(>71%),且在夏季占优,而冬季S. medianoctisol和S. octonaria的相对丰度增加,因此后两者可能更能指示极区寒冷环境。硅质甲藻和金藻孢囊在融冰期大量增多,反映了海冰边缘区的高生产力。研究表明,这些硅质浮游生物能提供丰富的环境信息。因此建议,将这些硅质浮游生物和硅藻结合,能更全面地了解北冰洋现代和过去海洋环境的演变。本研究也是首次对西北冰洋金藻孢囊季节通量的报道和研究。

近年来,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团队对三北沉积物捕获器样品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聚焦海冰生物标志物、硅藻和其他硅质浮游生物,并发表论文多篇(Bai et al., PO, 2019; Ren et al., PO, 2020; Ren et al., DSRI, 2021),系统性地加强了对西北冰洋环境演变和生物泵变化的认识和理解。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6241, 41606052, 41941013, 41976229)、海洋二所专项(JG1611, JG1911)和国家留学基金委蔡元培项目的资助。


引用:

Ren, J., Chen, J.*, Li, H., Wiesner, M.G., Bai, Y., Sicre, M.-A., Yao, Z., Jin, H., Zhuang, Y., Li, Y., 2021. Siliceous micro- and nanoplankton fluxes over the Northwind Ridge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the western Arctic Ocean. Deep Sea Research Part I: Oceanographic Research Papers, 103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