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海岛中心海岛海岸带团队与东京大学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Remote Sensing上发表了题为“Impact of Tides and Surges on Fluvial Floods in Coastal Regions”的研究成果。第一作者为我中心梁慧迪博士,通讯作者为东京大学周旭东助理教授。
浙江沿海是自然灾害易发和频发区域,受台风、暴雨、强潮和上游河流洪水等综合影响,浙江沿海地区多为“多灾种”触发的复合洪水。因此,为揭示浙江沿海复合洪水的危险性,进一步将精细化风暴潮模型与基于高分辨率地形降尺度的陆域水动力汇流模型进行耦合,解决了以往河流洪水模拟中对海洋边界考虑不准确的问题,为预测未来不同情景下的沿海城市复合洪水风险提供了模型工具。
台风利奇马期间浙江代表流域最大日均淹没深度及变化
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在2019年台风利奇马影响下,浙江因北部地势平坦,河流洪水过程坦化,下游海洋高水位阻塞径流入海,导致浙江北部平原河网区域淹没面积增加7.8%,76.5%的淹没区域淹没水深增加。而浙江南部山溪性河流洪水暴涨暴落,与海洋高水位错峰,浙南流域淹没面积变化不大,但天文潮叠加风暴潮导致22.1%淹没水深增加。研究揭示了浙江南北部复合洪水发生机制与危险性差异,可为浙江沿海洪水灾害演变规律及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决策依据。
引用:Liang, H.; Zhou, X. Impact of Tides and Surges on Fluvial Floods in Coastal Regions. Remote Sensing. 2022, 14,5779. https://doi.org/10.3390/rs14225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