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海夜光藻种群变化及其受控机制
作者:sio
时间:2023年01月11日
访问次数:2345

  近日,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近海生态团队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Noctiluca scintillans distribution largely regulated by phytoplankton biomass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ern Yellow Sea”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利用973计划项目于2011年四季在南黄海和东海(以下简称黄东海)获得的夜光藻样品和理化参数,分析了其时空分布及受控因子,并探讨了长江口夜光藻年际变化的原因。盛留洋同学为论文第一作者,江志兵、曾江宁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该论文尝试在中国边缘海比较了网采、水采方法对夜光藻丰度的影响,发现黄东海夜光藻网采、水采的水柱积分丰度不同,但两者的空间分布显著相关。该研究首次给出了黄东海夜光藻丰度分布的高空间分辨率数据,并验证了作者提出的假设,即夜光藻全年的时空分布主要由浮游植物生物量而非温度和盐度调控。特别在夏、秋季,当夜光藻丰度增加时,其丰度与叶绿素a浓度和浮游植物丰度高度相关。但在春季,夜光藻丰度较低,温度较叶绿素a浓度更能解释夜光藻丰度的变化。受富营养的长江冲淡水和沿岸流影响,长江口和山东半岛南部海域浮游植物丰度和叶绿素a浓度较高,夜光藻丰度也较高。此外,夜光藻还易在富含营养盐和浮游植物的浙江沿岸上升流海域爆发赤潮。自1959年以来,随富营养化和气候变暖,浮游植物丰度增加,长江口的夜光藻的丰度也急剧增加。上述结果明确了黄东海夜光藻的分布格局、受控因子和长期变化,提高了对中国东部陆架海夜光藻种群变化和受控机制的认识,可为夜光藻赤潮形成机制解析及其演变趋势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黄东海四季夜光藻的对数转换网采丰度(cells/m2)的水平分布


引用:

Liuyang Sheng, Zhibing Jiang*, Zhenhao Sun, Yuanli Zhu, Hongchang Zhai, Ling Ding, Mengmeng Tong, Jianfang Chen, Quanzhen Chen, Jiangning Zeng*, 2022. Noctiluca scintillans distribution largely regulated by phytoplankton biomass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ern Yellow Sea.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9: 899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