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所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实验室大洋生态团队在全球海洋治理领域的权威期刊《Marine Policy》发表了题为《Where are the global ocean priority conservation areas under the most severe threat from microplastics?》的研究论文。我所孙栋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华东师范大学张麟杰博士。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C2808802)、“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DY-XZ-0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6122)的联合资助。
该研究通过分析全球18580个海洋保护区、335个“具有重要生态或生物学意义的海洋区域”(EBSAs)和43969座海山的地理数据以及全球海洋微塑料分布的模型数据,通过构建地理模型评估确定了全球海洋中1814个海洋保护区、58个EBSAs和5125座海山可能受到更加严重的微塑料胁迫。在国家管辖内海域,受到高压力的海洋保护区比例与该国人均GDP呈二次关系,在人均GDP约为4.5万美元时达到最大值,与所在国家的人口规模和密度呈正相关。在公海上,共有12个EBSAs和49座浅海和中深海山受到高压力,这些区域可以被确定为国家管辖外生物多样性(BBNJ)框架下的优先保护区域。
这项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哪些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面临最严重的微塑料压力,从而为这些区域提供更有效和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在BBNJ协定即将全面生效的大背景下,该研究具有鲜明的参考意义。
图1.全球不同国家的海洋保护区受到微塑料威胁的情况评估
图2.全球“具有重要生态或生物学意义的海洋区域”(EBSAs)和海山受到微塑料威胁的情况评估
图3.全球范围内面临高微塑料压力的160座浅水和中深度海山,其中49座位于公海
论文引用:
Sun, D.*, Zhang, L. 2024. Where are the global ocean priority conservation areas under the most severe threat from microplastics? Marine Policy 168, 106326.